

📱 识破“钓鱼”短信,保护个人资料安全
随着智能手机和电子支付的普及,钓鱼短信(Smishing)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。诈骗者通过伪装成银行、电讯公司、政府机构或知名企业,诱导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或提供个人资料,最终导致金钱损失或个人资料被盗用。
🧠 常见诈骗手法
1. 伪装银行或支付平台
诈骗者冒充银行、信用卡公司或电子支付平台,发送警告短信,如“您的银行账户发生异常交易,请立即登录确认”或“您的信用卡已被扣款$5,000,如非本人操作,请点击以下链接报告异常”。这些短信会诱导受害者点击假网站,输入账户信息,导致银行存款被盗取。
2. 伪装物流或快递公司
诈骗者冒充顺丰、DHL、FedEx等物流公司,发送假冒短信,如“您的包裹因地址不完整无法派送,请点击以下链接更新信息”或“您的快递需支付额外运费$20,请点击链接支付”。当受害者输入信用卡资料或个人信息后,诈骗者便可盗取金钱或身份信息。
3. 伪装政府或公共机构
诈骗者可能冒充政府机构(如香港税务局、卫生署、警方)发送短信,例如“您有未缴清的税款,请立即登录系统处理,以免罚款”或“您接触过新冠确诊者,请下载APP进行健康申报”。这些短信通常夹带恶意软件,可能窃取手机内的个人数据或监控受害者行为。
4. 伪装网购平台或抽奖活动
诈骗者利用假优惠或虚假中奖信息来吸引受害者,例如“恭喜您获得$500购物优惠券,请点击领取”或“感谢您的购买,请点击链接确认订单状态”。当受害者输入账户资料或支付信息时,便会遭受金钱损失。
🛡️ 防范建议
1. 提高警觉,避免点击陌生链接
不要轻易点击来自不明来源的短信链接,即使短信看起来像是来自官方机构。若收到银行、政府、快递公司等的短信,应直接到官网或致电官方客服查询。
2. 核对发件人信息
官方机构通常不会使用个人电话号码或非官方电邮来发送重要通知。若发件人是陌生号码或显示不完整的短码,应提高警惕。
3. 启用双重验证(2FA)
确保银行或支付账户已启用双重验证,即使账号密码被盗,仍可减少风险。
4. 避免下载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序
只从官方应用商店(App Store / Google Play)下载应用程序,避免安装来自短信或未知网站的App。
5. 定期更新手机和安全软件
确保手机操作系统、浏览器及安全软件保持最新版本,减少病毒或恶意软件的风险。
6. 若怀疑被骗,应立即采取行动
若发现自己误入钓鱼网站并提供了个人资料,应立即更改密码,并联系相关机构报告可疑活动。若涉及银行账户或信用卡,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,避免进一步损失。
📞 常见问题解答
Q: 如何识别钓鱼短信?
A: 可通过以下特征辨识:
* 发件人号码为陌生或非官方短码
* 包含紧急性或诱导性措辞(如“立即操作”)
* 链接网址与官方域名不符
* 要求提供敏感个人资料
Q: 误点钓鱼链接后该怎么办?
A: 应立即:
* 关闭网页并中断网络连接
* 更改相关账户密码
* 联系银行冻结可疑交易
* 安装防毒软件扫描设备
Q: 警方如何处理钓鱼诈骗举报?
A: 可通过以下方式举报:
* 致电警务处反诈骗协调中心(24小时热线:18222)
* 使用“防骗视伏器”网站核实可疑链接
* 保留短信及相关证据供警方调查
Q: 双重验证(2FA)如何防范诈骗?
A: 即使诈骗者取得账号密码,仍需第二重验证(如手机验证码)才能登录,大幅提高账户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