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【警惕】“试岗"变"杀猪盘”!求职路上的甜蜜陷阱,你中招了吗?
# “恭喜您,简历已通过初步审核!”——这样一条看似普通的短信,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求职陷阱。当海外留学归来的王萍萍收到这条短信时,她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即将踏入一个以"试岗"为名的"杀猪盘"骗局。这不禁让人思考: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,求职者为何如此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?这些骗局又是如何一步步让人深陷其中的?
# 王萍萍的遭遇并非个例。今年以来,一种以"试岗"为名的求职骗局正在全国各地蔓延。不法分子精准锁定求职人群,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,利用他们急于就业的心理,诱导他们一步步落入转账陷阱。骗局的第一步往往是一条"量身定制"的短信或邮件。就像王萍萍收到的邮件一样,附件中是一份制作精美的PPT,首页显示为知名企业"屹唐股份",内页详细罗列了公司背景、拟聘岗位、薪资待遇等信息。这种"专业"的包装,让求职者很难产生怀疑。更令人防不胜防的是,骗子们还会设计一套看似合理的"试岗"流程。
在王萍萍的案例中,对方声称公司将按"政策要求"提供线上培训,并同步发放薪资奖励,两日试岗综合收入超过500元,全程只需手机操作。这种"低门槛、高回报"的诱惑,正是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钩子。
“先给甜头,再下狠手”——这是这类骗局的典型手法。王萍萍回忆说,第一天任务很简单,在"考核专员"的指引下完成一些基础工作后,她顺利提现156元。这种小额返利,正是骗子们打消求职者疑虑的第一步。
随后,骗局逐渐升级。"考核专员"要求王萍萍完成一项数据分析测试工作,并提出需要个人出资进行数据分析测试,收益为30%。当王萍萍还在犹豫时,群里的"同事们"已经纷纷发出到账截图。这种"从众心理"的利用,让求职者更容易放下戒心。从100元到200元,再到5000元,转账金额逐步升级。当王萍萍再次转账后,对方立刻变脸,先是指责她"操作失误,需补款重测",紧接着又以"数据修复失败,无法提现"为由继续施压,甚至提出"需携带3万多元现金到指定地点,才能全额提现"。
直到此时,王萍萍才幡然醒悟:群里的"同事们"全是托儿!而王萍萍不是个例。今年以来,全国已有数百起类似报案,受害者多为20-30岁的年轻人,不少是应届生、海归、甚至刚被裁员的白领。他们共同的特点是:急于就业、信息不对称、对“大公司”有天然信任。骗子正是吃准了这一点,把“试岗”包装成“捷径”,把“入职”变成“入局”。更可怕的是,这类骗局越来越“专业化”。PPT做得比真公司还精致,话术比HR还标准,甚至能模仿上市公司官网风格。他们利用的,不只是技术漏洞,更是社会情绪的裂缝——当就业压力像山一样压下来,谁还会仔细查证一封来路不明的邮件?面对层出不穷的求职骗局,求职者该如何保护自己?首先,要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,天上不会掉馅饼,任何"高薪低门槛"的工作都值得警惕。其次,要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,可以通过企业官网、官方电话等渠道进行确认。
再次,任何要求提前缴纳费用或转账的工作,都要高度警惕。同时,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,打击虚假招聘信息,净化求职环境。求职平台则应完善审核机制,提高准入门槛,为求职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求职渠道。王萍萍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在求职过程中,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轻信高薪诱惑,不随意转账汇款。同时,也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,学会识别各种求职陷阱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求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最后,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:在这个"内卷"的时代,我们是否过于追求"快速成功",而忽视了脚踏实地的努力?或许,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的。你觉得呢?